10月7日的新聞,有著這樣一篇內容:計程車讀卡機 裝了也沒用
茲將部份內容節錄如下:
『北市府為優惠長者搭乘計程車,自98年4月起,推動敬老愛心車隊。截至現今為止,共有2947輛敬老愛心計程車提供服務。
其實,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而言,悠遊卡只是一個方便的支付工具,但是不管它再怎麼方便,都不能讓悠遊卡使用者不必攜帶現金,這就跟信用卡差不多,很多地方可以刷卡,但不表示持卡人就會放心地不預備現金在身上,頂多是少帶一點而已。
不過對於台北市的65歲以上老人而言,悠遊卡還提供了一些優惠與折扣,例如:搭捷運半價、每個月提高固定金額贊助搭乘公車的費用。也就是對於老年人而言,悠遊卡不只是支付工具而已。不過,這些補助的金額其實並不高,換言之,即便有優惠,搭乘計程車還是比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貴,就算搭其他交通工具沒有任何補助也是一樣。
這就出現了一個現象:除非剛好要回家但身上沒現金,也找不到地方提錢,消費者才可能因為計程車可用悠遊卡消費而改去使用計程車為交通工具。否則,計程車有無提供悠遊卡服務並不會成為消費者增加搭乘計程車的影響因素。
既然如此,計程車司機如何會自願裝設悠遊卡讀卡機呢?
原因之一,為了增加服務,希望能藉此提高乘客滿意度,進而增加自己的生意。但由前者的分析與新聞內容,我們發現效果有限。這跟一般店家有個很大的差別就是,計程車的每趟車資通常不會太貴,所以荷包內有這筆現金並不會太困擾。
原因之二,裝設讀卡機有其他補助,增加自己收入。但由目前的辦法來看,恰恰相反,計程車司機反倒會因為裝設悠遊卡而增加自己的支出。
我們別忘了,根據新聞中的數據,平均每輛車,每三天才會使用一次讀卡機。這次的使用,未必是幫自己多增加一筆生意,而可能是在這三天的生意的其中一筆,由現金支付改為悠遊卡支付。
在這個過程當中,涉入當中的三個角色各得到了什麼呢?
1。悠遊卡公司:收取到了相關的服務費用
2。乘客:一般乘客享受付款便利、老人乘客享受折扣
3。計程車司機:生意增加有限,還要負擔其他傳輸費、服務費
很明顯地,計程車司機是這三者當中,收穫最少的,這樣怎麼有動機來安裝讀卡機呢?
同樣的分析,也可以套用到信用卡刷卡付車資這件事上,也可以說明為何提供刷卡服務的車子這麼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